无糖压缩饼干、无糖低脂燕麦、无糖低卡维他命饮料粉、0 糖 0 脂 0 卡气泡水、糖尿病人专用无糖零食……无糖食品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,其国民接受度愈来愈高,成为不少健康养生者的心头好。在“ 0 糖更健康”“大型三甲医院营养科在用”等宣传噱头下,无糖食品市场更是一时间风光无两。无糖食品真的就健康吗?“ 0 糖”就真的没有糖吗?
“无糖”不是“ 0 糖”,而无糖食品也并非完全没有糖。
![科普 | 甜蜜陷阱:“零糖”背后的真相! 科普 | 甜蜜陷阱:“零糖”背后的真相!]()
事实上,对于无糖食品的定义,国内尚无明确条文进行规范。
不过,在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中,对于糖(乳糖)的临界限值,“ 0 糖”或者“无糖”是指每 100 克或者 100 毫升食物中的糖含量不超过 0.5 克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进一步解释:“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中规定每 100 克或者 100 毫升食品中的糖含量小于等于 0.5 克可视为不含糖,总能量小于 17 千焦耳(大约 4 千卡)可称为无能量。也就是说,‘ 0 糖’或者‘ 0 卡’食品不一定是绝对 0 值,可能只是含量很低,可以忽略不计。”
由此可见,某种程度上,“无糖”不是“ 0 糖”,而无糖食品也并非完全没有糖。
“零糖”背后的代糖
![科普 | 甜蜜陷阱:“零糖”背后的真相! 科普 | 甜蜜陷阱:“零糖”背后的真相!]()
“零糖”食品中的糖指的是单糖、双糖和糖醇,但很多零糖食品不仅甜,而且比很多有糖食品还甜,这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,也就是代糖。
代糖,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,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果汁、花蜜、蜂蜜等,经过加工提炼而成;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,常见的有糖精、阿斯巴甜、木糖醇、安赛蜜、赤藓糖醇等。不少人工甜味剂的甜度比蔗糖高出上百倍,因此使用量非常少。代糖几乎不参与代谢,不产生热量,不升高血糖,因而备受人追捧。
代糖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?
代糖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任何能量,但是长期过多摄入人工代糖可能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。
经常食用代糖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
代糖具有比一般糖类更高的甜度,当人体摄入代糖,大脑会误以为身体摄入了大量糖,于是开始分泌胰岛素。然而,当胰岛素集结,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葡萄糖。久而久之,机体对分泌胰岛素的信号越来越迟钝,细胞也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,脂肪分解减少、合成增加,于是出现体重上升、血糖升高,导致肥胖、糖尿病等。
部分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
寄居在肠道中的菌群需要一个稳定的肠道环境以维持生长,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一定帮助,一旦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,那些需要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落会被杂菌取代。长此以往,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遭到破坏,随之出现便秘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代糖可能与癌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
有研究显示,食用大量人工合成的甜味(尤其是软饮料中常用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)的人患癌风险增加。《美国医学会杂志·内科学》发表过一项超过45万人的跨国研究,该研究提示,经常喝软饮料的人群(每天摄入量大于500毫升)与喝得最少(每月少于1杯,约250毫升)的人群相比,总死亡率高17%。